麻豆成人国产电影传媒一区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研经纬>> 论文集锦>> 正文内容

课堂教学与生物学素质教育探讨

----“苔藓植物”一节教学设计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年05月19日 点击数:

1、教学设计
1.1大纲、教材分析  苔藓植物与种子植物相比 ,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但其又是植物中一个重要的类群,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了解”,能力要求是“学会观察”。本节重点是葫芦藓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葫芦藓的生殖过程。
1.2课堂教学设计   以“观察葫芦藓形态结构以实验”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探索→讨论深化→总结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谈话法的教学方法。
2课前准备
2.1带领班级生物兴趣小组成员调查、考察校园及学校附近苔藓植物的分布情况,并采集苔藓植物标本。
2.2设计“课堂导学卡”
(略)
3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3.1苔藓植物的分布    教师讲述苔藓植物分布很广,高山、平原、草原、森林;热带、温带、寒带、极地都可以见到其踪迹。让兴趣小组的学生上讲台讲述本校内及校园附近的苔藓植物分布情况。(可让多名小组成员讲述,力求将苔藓植物分布在怎样的环境中,又是怎样分布的描述清楚。)
3.2  组织讨论   根据小组成员的描述,推断出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生活习性呢?(暗示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一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观点。)
3.3出示实物标本  演示课前采用的成块类似小毯状的苔藓植物标本,指出其中较多的一种是葫芦藓。
3.4 分发导学卡   明确观察的方法与步骤,交待注意事项。让学生用镊子、载玻片、放大镜观察放于培养皿中的葫芦藓。布置同桌两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导学卡上的观察任务,教师巡回个别辅导与纠正。(以“导学卡”为载体,让学生明确要探索的目标,同时也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在学生刚刚建立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利用投影片突破葫芦藓的生殖过程这一难点。)
3.5小结巩固  利用导学卡,结合葫芦藓形态结构和葫芦藓生殖过程投影片整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使之完整和清晰。引出“葫芦藓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3.6组织讨论  葫芦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将其分解成两个小问题:如果不是如此的形态结构,是否还具有这样的生活习性?这样的形态结构,如果不是这样的生活习性其能否生存?
3.7苔藓植物的多样性  结合墙藓和地钱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投影片,让学生自学课体第100页第一节,然后归纳葫芦藓、墙藓、地钱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的共同点,进而总结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比较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使学生领悟到生物界又一基本观点---生物进化的规律由水生逐渐向陆生;从简单向复杂。)
3.8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运用一演示实验。作为环境的指示植物。演示实验:课前在一搪瓷盘中准备一堆砂土,在砂土一边覆上一块苔藓植物,而另一边裸露,让两名学生上前面来演示,用烧杯分别倒水于苔藓植物和砂土上,学生观察现象。(该演示实验效果很明显)
3.9 课后练习  将“动动脑”第一条改为“如果一颗树干上生有苔藓植物,将到树干的哪一面去采集?”(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思维能力)
3.10 学生小结  学生口头小结这一节课主要学到些什么?
4、教后感&苍产蝉辫;
    本节课运用实验,编制导学卡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解决葫芦藓的生殖过程,归纳苔藓植物的特征,锻炼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由兴趣小组成员描述苔藓植物的考察和采集过程引入新课,以学生复习小结和回答课后练习结束教学,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苔藓植物保持水土”的演示实验改变了教学信息的一般传导方式,将知识由口头讲述变为形象生动的直观展示,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为丰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之中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生态学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本节课有意识地设计“葫芦藓是怎样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讨论和“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比较加强了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和生物进化两个基本观点的渗透。

下一篇:时代决定风格[ 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