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成人国产电影传媒一区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新闻中心>> 东中新闻>> 正文内容

“每个儿童都同等重要”———感受英国中小学教育王兆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24日 点击数:

    带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些许思考和实践,前不久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和英国曼彻斯特郡教育机构共同组织的境外校长培训班。短短的三周中聆听了英国专家的讲座,考察访问了英国的近十所中小学校,对英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了一些感受。虽时值隆冬,但满眼的是融融之绿,盈胸的是暖暖之意。

  认识:“农夫山泉有点儿甜。”

  英国现今教育大纲阐释的教育目标是:为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思想、文化、感情以及体能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对于将来成年生活中将面临的机遇、责任等做好相应准备。“每个儿童都同等重要”是英国教育的一个先进理念,她贵在“每个”,重在“同等”。我们在实际考察中发现,英国中小学校都运行着课程教学和个别辅导双轨系统,每个班级不仅配有学科教师,而且有一到两名的辅导教师。课程教学面向全班学生,着眼成批培养;个别辅导则充分照顾到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参观的有一所学校为了让一个坐轮椅的残疾学生能够“跑班”到达二楼教室学习,学校管理委员会向当地教育机构提出申请,专门修建了一部电梯。有一位英国校长告诉我们,他从来不用student(学生)的概念,多用child(孩子)、classmate(同学)相称,其平等的思想,民主的作风可见一斑。

  英国政府希望每所学校最终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色,并且有相关的评估细则。他们认为需要改变教育体制使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不能强迫学生来适应教育体制结构。我们参观的学校办学规模都不很大,师生员工千人左右。其课程呈现出的都是多元化和校本化,除核心课程数学、英语、科学一样外,其它课程多是因地制宜,因校设计的。一些中学的课程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组别授课,相对固定的是“学科教室”,学生则是跑班上课,有别于中国固定的“班级教室”授课。接触的一些英国校长津津乐道的是自身学校的特色建设,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提供有一套学校自我评估的系统,差不多几年一验收。许多学校在选修科目上和课外俱乐部活动,可称得上异彩纷呈,有时不整体看,还以为到了职业学校的木工、刨工教室,到了艺术学校的声乐、戏剧教室。教室里甚至飘出厨房的香味,传出缝纫机的机器声……可以讲,英国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她评价一个学校不是看最后的升学成绩,而是主要看学生在这个学校提高的幅度。

  英国教师的选聘是专业化机制下运行的,被选聘为教师,需要经过层层考核,严格筛选,方可走进学校课堂执教。一旦成为教师,就是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尽可能发挥“个性化”教学能力,让学生享受愉快、开心的学习教育。小学教师一人教多科,中学教师一人教一科。听过的几节课,从小学低年级到准备参加GNVQ考试高年级,课堂中必有游戏微格。数学课上,为了说明“负数”有存在的意义,老师让学生按年龄、个子高矮等几次排队,然后分组活动,每位学生以自己所拥有的几个数字为基准,在前的数字为负数,在后的数字为正数,进而体会正负数同样有价值,有意义。历史课上就“拿破仑是独裁者还是改革者”进行讨论时,采取了“抛绣球”的游戏。教师用一正方体六面贴上有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师生相互抛来抛去,谁接到“正方体”看到显现在上面的题目,谁就需要主持回答。

  英国的学校都是小班化教学,教育主管部门甚至规定小学班级最多人数不得超过30人。我们参观的学校见到的大都十多人,最少的仅有4人。课堂上的学生好表现,也善于表现自己。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多个学生“不拘小节”抢着举手回答,更多的是同学相互提出问题,相互提出自己的见解。英国的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说“You are wrong(你错了)”,只有“好”和“接近对”的评语,永远是鼓励性的。在和英国学生座谈时,我们问了一些问题,有几个学生却很快喧宾夺主问你一个有关的问题,什么“长城”、“中餐”,什么“中国学生如何学习的”等等。

  思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教育的理都是相通的。中外教育都是按照一定要求做培养人的工作,其目标、其重心指向性都十分明确。学校教育毫无疑问,培养学生们通过有效的努力走向成长、成功,进而成人、成才。“每个儿童都同等重要”其实可以看成是两国共同的教育先进理念。如今我们实施新课程追求的就是让学生拥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英教育实践中有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诸如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合作交流,也相近、相通和相连。

  教育的根都是可寻的。大凡教育都根植于自己的土壤,有什么样的环境背景,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诸如从零到整,从小到大是英国人凸现自我的思维习惯,从大到小,从整到零大概则是我们东方人谦虚谨慎的思维方式。不难看出,英国的教育同中世纪宗教有着渊源,我国的教育则与4000多年前的儒学有着传承。

  教育的路是靠走的,而且应该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的。英国教育从中世纪教会学校,1833年政府的公立学校,1880年开始的义务教育,到今天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并存;我国的教育从孔子时代的私塾,隋唐开始的科举,1905废除科举兴办的学堂,到今天公办、民办学校并起,无一不是大家一路走过来的。虽大相径庭,但殊途同归。

  信念:“我能!”“我行!”

  目前,我们正在运行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理念,提出要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理想与实践、目的和方法、结果和过程之间的张力应该让我们有信心地努力前行,这就需要大家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同时也存在着开放和接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英国考察学习,诸如学科模块教学、学业水平测试以及新型课堂结构、发展性评价机制等,我们大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茅塞又开的感触。英国与中国的国情不一,教育背景相异,但教育的理想境界,教育的模式方法,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国现有先进的教育,一旦和中国具有四千多年积淀的教育内涵,和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新课程的实践、思考结合在一起,一定会结出丰硕成果。

  教育之树一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