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经纬
开发课程资源 “活化”政治教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刍议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好课程资源自然成为教师课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思考以及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策略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思考。
1.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区别于原来的课程标准,新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思想政治课旧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忽略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教师教学时要“紧扣教学大纲、紧扣课本”。也就是“教教材”。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精选了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2.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基本的政治、经济、哲学修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认知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政治参与能力和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生活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反应,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超越以前那种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从而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3.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发展他们各自的潜能。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使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选择地学习。
因此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注重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出当代课程发展所应具有的时代性、综合性、探索性、人文性、个别性和实用性等显着特征,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兴趣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图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如果每天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开发和利用社区、家庭等社会课程资源,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就是读死书,学生出校门后可能韭菜、麦子都分不清楚。所以教学还应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
4.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
随着Internet的不断普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局域网、校园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我们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网络技术较之于录像、听力、幻灯、投影等传统的教育技术教育,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信息性和研究性等特点,为此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新网络技术为平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泛搜集整理开发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策略。
1.因时制宜,把握时效,挖掘鲜活性的教学资源。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的时效性很强。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教材往往存在落后于时代的内容,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堂教学总是会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期间,社会生活在变、一些方针和政策也在变。思想品德课是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课程,它走在时代的前列。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尤其是时事政治这一重要课程资源,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和缺陷性。
因此我们应及时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材料有选择地纳入课堂教学,使课本与时事知识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论证,让学生普遍参与教学活动。
2.因人制宜,赋予特色,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时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选择利用适合自己的资源,同时与学生共同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多开发自然资源;而城市学校可利用其人文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多选择人文资源来开发。 这样既发挥了自身优势,降低了成本,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在讲授经济生活“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时,要求农村学生回家调查冬季蔬菜大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要求台城的学生到售楼中心了解东台房价变化情况及其影响。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他们通过调查了解到蔬菜价格较高时,菜农主动扩大蔬菜生产规模,房价上涨时开发商扩大投资,他们共同的结论是价格引导生产,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真正理解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这一知识点。
3.因地制宜,面对现实,活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开发课程资源的命题,倡导“课程应植根于现实”,不要膜拜在课本之下,将课本与生活隔离,将学习与生活隔离,要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要架起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可以成为课程资源。这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起个生活化的资源体系。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是占首位的。就中学政治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图书室、阅览室、教学音影音像资料、图片、文学社团、文学社刊、广播室、校园文化环境都应是政治中可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关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不能舍近求远。我在讲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时要求学生了解我们学校天道酬勤柱和夸夫逐日雕塑的寓意以及我们的感悟。要求学生思考学校为什么要重视班级黑板的编写,为什么每年都要大规模大手笔组织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学生通过近距离的了解接触不仅理解了文化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校爱班级的情感。“我们的学校真有品位”“我们的班级是我温暖的家”等感慨油然而生。
另一方面要善于把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实施新课改后,敢想、敢说、敢做了,他们富有个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学生的观点、学生的行为、学生的练习作业、学生获取的各类信息、学生的家庭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资源。巧妙利用好学生资源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实际。
4.因趣制宜,引发激情,利用趣味性的教学资源。
爱因斯坦说:“兴趣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教学资源的趣味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应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揭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动的教材、有益的活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具有说服力的故事等,能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创造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我在讲哲学生活“矛盾普遍性”时,给同学们讲了侯宝林的一段经历:美国前总统里根当过电影演员。某些对中国有偏见的人,往往借机会调侃中国艺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我国着名的相声演员侯宝林:请问大师,里根是个演员,但他当了总统,而你有可能吗?”侯宝林从容回答:“里根是二流演员,而我是一流的。”那位记者听后瞠目结舌。我顺水推舟,重新解释了成语美中不足:美国人和中国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国都有不足,这就是美中不足的意思,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矛盾普遍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
总之,要使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活”起来,实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时、因人、因地、因趣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