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经纬
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中共中央《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的基础地位,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光荣、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科学证明,许多影响人的一生行为或成就的基本素质,都形成于幼年,因此,中小学时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跨世纪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代教育有四大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一技之长。这两者异曲同工,从不同的方面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要求。我认为,这其中的“学会做人”应该是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组集体漠不关心。成就需求低,没有远大的理想或目标,易满足,只求得过且过,平安无事。攻击性强,凡事以我为中心,一言不合,即互相倾轧、谩骂甚至大打出手。认知需求缺乏,考试只求及格就好,学习只要课本学好就好,没有独立、创新的精神,人云亦云。勤劳节俭表现差,穿的用的要求是名牌、新潮、互相攀比,全然不顾家中的经济状况;值日和大扫除是一件苦差,能逃则逃,能混则混,课堂、书包乱得一团糟。责任感差,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严于律人,宽于律已……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素质,能够担当起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吗?很难想象,一个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没有创新知识的人会爱人民、爱祖国以至报效祖国。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强化做人教育。
强化做人教育,很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由家庭扩到学校,继而扩展到社会。因而,可以制定相应的做人教育的内容和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1、亲情教育。曾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的出生年月日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无法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别的老人。孔子夫更是把“孝敬父母”当作了学生首要任务。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而,在教育工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如以“爸爸,我为您过生日”、“妈妈,您辛苦了”等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2、责任教育。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责任,撑起有是人的堂堂正正。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等来培养,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承担责任,克服他们的情性,并适当的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挫折教育。“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孟子的“开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说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骄傲。一遇上什么困难、挫折,要么丧气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轻生,以求解脱。因此,挫折教育成为必需。在学校、多开展一些如军训、社会实践、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
4、创新教育。不满足于现状是建立一个新世纪的必要条件,幻想是创造的开始。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窠臼和守旧势力的阻挠,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会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5、协作教育。现在,一再强调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及、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和仇视他人的心理,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势必阻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程。九八年的抗洪胜利学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未来的竞争必须依靠全民族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自制教育。拿破仑说过:“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自制是孩子们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社会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而有较强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见别人取得成绩,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而是平等相待、平常相待……&苍产蝉辫;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工作者们为之奋斗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