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国科学家共同发起“共生体基因组计划”,该计划将对海蛤蝓(又称绿叶海蜗牛)及藻类饵料进行基因组测序。实施该计划不仅将在宿主细胞中发现一组能够进行持续光合作用的基因,而且能够找到转移的特性,包括转移基因片段的大小、数量;更重要的是了解这种转移的运行机制。这些发现将对基因组的人工调控和基因治疗新技术的开发产生重大现实意义。这次联合研究是华大基因“千种动植物参考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将在未来两年内建立1,000种动植物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在“共生体基因组计划”中,华大基因主要负责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工作;由南佛罗里达州大学的Sidney K. Pierce和马里兰大学的Charles Delwiche所带领的美方团队将为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植物、藻类、动物基因组、分子系统发育学和动植物基因转移等多个科学领域贡献强大的研究力量。
实施该计划的中方领军人物王俊是我校1992届高中毕业生,当年高考他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俊现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大基因科技总裁。
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不仅把封面文章位置中给了基因组研究文章,在新闻特写(News Feature)栏目中关注中国的基因组研究工作,这一期的特写聚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Chinese bioscience: The sequence factory. 作为测序的排头兵,华大基因不仅在中国序列研究领域占据首要地位,更是在全球基因组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 华大基因研究院伴随着1999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 项目"的正式启动,目前不仅顺利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在这几年里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2007年10月完成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又称“炎黄一号”),又在2008年1月与英美科学家一起启动了“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2008年3月启动了“大熊猫基因组计划”,2008年10月完成了大熊猫基因组框架图和手工克隆猪的研制,2009年4月启动了“世界叁极动物基因组计划”,2009年8月启动了“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2009年12月与国家农业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基因组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合作方面,华大基因已启动了“中丹合作糖尿病项目”、“中国欧盟合作肠道微生物项目”,并与丹麦科学家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中华基因组研究中心”。 这一系列的研究计划和成果,都饱含着王俊智慧的汗水。本报曾在第68期、第79期分别以《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成功绘制——校友王俊作出重大贡献》、《大熊猫“晶晶”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校友王俊笑谈绘制过程 》为题作了相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