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成人国产电影传媒一区

谷超豪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2日 点击数:

  

    中共中央、国务院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两人各获500万元的奖金。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代表颁奖。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2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2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新华社&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谷超豪

  1926年出生于浙江温州,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现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他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叁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帕利斯教授把谷超豪列为培育中国现代数学之树的极少数数学家之一。

  孙家栋

  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复县,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原航天部总工程师、副部长。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起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由他主持研制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叁分之一,包括着名的“东方红”系列、“风云”系列,“北斗一号”、“环境一号”和“鑫诺二号”等。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谷超豪:爱看《亮剑》的数学大师

  “独立团面对再强大的敌人,都要选择进攻,我们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采访年过八旬的一代数学大师谷超豪,老先生与记者交谈时没有如往常般谈数学,而是说起了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一段经典台词。

  这与谷先生这几年的一个爱好颇有关系。谷先生研究数学,从来不排他,他平素爱好文学,爱好做诗,常说“文学修养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必不可少”,还言道:“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这不,这些年每天午餐后,谷老总要看看电视连续剧,只要是抗战题材,他都不放过,尤其是一部《亮剑》,令他印象深刻。

  用科学解救国家

  “我对数学的兴趣,与那段历史不无关系。”他5岁入私塾读书认字,两年后进入温州瓯江小学。当时正值东北叁省被日寇占领,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刻。谷超豪下决心要做大事,用科学解救落后的国家。他选择了数学。

  1939年,日本军队开始对温州进行轰炸,不满13岁的谷超豪离家参加抗战宣传队,写壁报,演街头戏。次年3月,谷超豪在青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他还不满14岁。70年过去了,每当在屏幕上看到那段烽火岁月,谷老依然激动:“要继续研究下去,以科学振兴祖国。”

  谷老喜欢《亮剑》,更缘于“亮剑精神”。谷先生曾经这样形容数学研究:“局外人很难理解在数学这片疆域里探索的错综复杂。勇敢的探索者,总会在山重水复之后,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这就是数学家的“亮剑精神”。

  攻克难题敢于亮剑

  谷先生敢于“亮剑”,早在浙江大学师从苏步青的时候。有一次,苏先生给学生讲解叁次空间曲线时,提到这个曲线的性质还有待证明。这样一个数学难题,谷超豪听在心里,课后通过几天的钻研把性质给证明出来了,苏步青看后,当即鼓励谷超豪整理出来发表到国外杂志上。

  1975年前后,我国正发展远程导弹,有个重要问题有待解决:弹头飞行过程中是否稳定?这要通过计算来解决。谷超豪参加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超音速弹头附近气流计算”。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复旦大学数学系有一台“719”的计算机,一秒钟只能算几万次。更要命的是这台计算机没有自动保存的功能,如果题目做了一半停电或者机器故障,资料就会全部作废。有时为了电源稳定,谷超豪只能半夜去用计算机,而且一算经常要四五个小时。就是依靠这样落后的设备,谷超豪始终坚持,最后完成了精确的计算。

  最大心愿是培养人才

  时至今日,谷超豪从教已近62年。84岁的他还在孜孜追求数学的美丽:每天早上和下午,他有固定的时间研究数学领域的新话题;在复旦,他与学生每周定期举行一次数学讨论会,风雨无阻;甚至在华东医院病房,他还完成了弟子的博士论文答辩。

  如今,谷超豪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再培养出几位新的数学优秀人才。”不过,他并不主张眼下中学生“人人读奥数”。“首先要看孩子对数学有没有长久兴趣,如果读奥数,只是为了加分、留学,就不可能养成对数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谷超豪已经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9位院士,可是他并不满足。他大声疾呼:“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我期待把更多的年轻人带进数学这个奇妙的世界。”84岁的老人、一代数学大师,依然为中国的数学事业、中国的数学人才在“亮剑”。&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据《新民晚报》&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孙家栋:共和国的“卫星之父”

  孙家栋的名字,在中国航天史乃至国际航天史上,都是个传奇。

  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体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

  他是中国通信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

  他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从2003年起,他和总指挥栾恩杰、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被人们称为中国“嫦娥计划”的“叁驾马车”。

  去年4月15日零时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其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设计师的就有34个——他担纲了叁分之一的中国航天飞行器。

  偶然闯入航天之门

  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至今的全过程,孙家栋说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离开航天了”。然而,60多年前,还是大学生的孙家栋,并没有以航天为志愿。

  18岁的孙家栋,从辽宁复县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时,怀揣着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学生的愿望,憧憬的是将来可以去修大桥。不想,那一年,哈工大增设汽车专业。小伙子觉着,汽车的神秘色彩似乎超过了大桥,便转投汽车系。更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碰汽车,就赶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组建空军的时机。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9月,孙家栋等被派往前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留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有个惯例:每年把年终考试获全优的学生照片放入金字塔形的“状元榜”。毕业时依然能名列“状元榜”的学生,会获得一枚斯大林头像金质奖章。入校第一年,孙家栋的照片就上了“状元榜”。5年后,孙家栋获得了那枚人人羡慕的斯大林奖章。

  就在孙家栋和同学们打算学成回国之际,负责中国导弹计划的聂荣臻元帅就向那时的空军司令刘亚楼要人了。1958年,孙家栋被调至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钱学森曾亲自点将

  1967年夏的一个下午,时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分院火箭总体部副主任的孙家栋趴在火箭图纸上满头大汗地搞设计,一位同志受上级委托来到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为确保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了你,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决定调你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从此,他走上了卫星总体设计之路,逐渐成长为中国“卫星之父”。

  他给妻子戴上奖章

  1999年,孙家栋被国务院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回家后,他给妻子魏淑萍戴上了奖章,借此表达对妻子的感激。

  孙家栋在家的时间太少了。魏淑萍生第二个小孩时,往返医院都是同事接送的。那时,孙家栋正一门心思扑在第一颗卫星上,连牵挂妻小的时间都没有。“我那会儿白天晚上想的就是这颗卫星。兜里老揣个笔记本,晚上睡觉时候压在枕头底下,半夜稀里糊涂地醒了,想起一件事情,赶快记下来。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就去办这件事情。”

  1994年,魏淑萍患脑溢血,孙家栋突发心脏病,两口子被送进了同一家疗养院养病。“那段时间,我们在一块儿住了这么久,确实是以前没有过的,一生都少有。”

  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