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正迅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一方面,技术在科学知识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过程中的转化作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中的推动作用、在增进人们的沟通与理解、加速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日益凸现。实践证明: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因此,在普通高中设立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4.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课程价值
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捷、应用广泛、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技术。这里,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独特的价值:
濒.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4.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更为宽泛的通用技术,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意念的表达与传递。信息技术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对大众信息文化的理解能力。贯穿于技术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交流与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通用技术部分 (摘要)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叁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批判精神、逻辑思维能力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叁)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因素的渗透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五)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用技术课程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为“技术与设计Ⅰ”、“技术与设计Ⅱ”,其余均为选修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教学时间为36课时。
必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集中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通用技术课程设置的2个必修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Ⅰ是技术与设计Ⅱ的基础。
通用技术A1(技术与设计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较完整结构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建议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通用技术A2(技术与设计Ⅱ)通用技术A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其内容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这些技术设计专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可迁移特征,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良好载体。建议在高一年级学完“技术与设计I”后开设。
选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其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设置选修模块7个,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供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
通用技术B1(电子控制技术) 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产物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建议在高二年级开设。
通用技术B2(建筑及其设计) 立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建筑技术而设立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建筑及其结构、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构造及其设计。该模块人文内涵丰富、实用性强,设计和制作内容简便易行。建议在高二或高叁年级开设。
通用技术B3(简易机器人制作)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单片机与控制电路、单片机与传动机械。该模块提供给学生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建议在高二或高叁年级开设。
通用技术B4(现代农业技术) 以较为先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农业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农业技术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模块。该模块设置了可供选择的6个研修专题,它们是: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物营销。每个专题18课时,选修2个专题即可获得该模块的学分。该模块的专题选择及内容的确定考虑了城乡学校的不同情况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因此,不仅农村中学可以开设,而且城市中学也可以选择专题开设。建议在高二或高叁年级开设。
通用技术B5(家政与生活技术) 以家政与技术的联系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而设立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庭保健。该模块紧贴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趣,设施要求低。建议在高一或高二年级开设。
通用技术B6(服装及其设计) 旨在通过学生对服装的认识、欣赏、设计及简单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强审美和造美能力的选修模块。其主要内容有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着装设计、服装设计。该模块蕴含丰富的人文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建议在高二或高叁年级开设
通用技术B7(汽车驾驶与保养) 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汽车例行保养。该模块提供给学生接触当代的技术产物、学习和使用具体技术的机会,具有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操作性强等特点。建议在高二或高叁年级开设。
3.对于课程模块修学经历认定的建议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完成必修的4个学分,再选修2个模块获得4个学分,共修满8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院校理工科、农科类专业的最低要求。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城市普通中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具体条件开设职业技术类地方或校本课程,学生通过选学职业技术课程获得相应的学习证书。这些学习经历及其相应的证书作为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及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农科类专业,进行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叁、课程目标
(略)
四、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
技术与设计I
(一)技术及其性质
(二)设计过程
A 发现与明确问题
B 制定设计方案
C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D 方案优化
E 产物的介绍
(叁)设计的交流
(四)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II
(一) 结构与设计
(二) 流程与设计
(叁) 系统与设计
(四) 控制与设计
选修课程——
电子控制技术
(一)传感器
(二)数字电路
(叁)电磁继电器
(四)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建筑及其设计
(一)建筑及其结构[1]
(二)建筑材料及其加工
(叁)建筑构造及其设计
简易机器人制作
(一)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
(二)单片机与控制电路
(叁)单片机与传动机械
现代农业技术
[专题一] 绿色食品
[专题二]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
[专题叁]无土栽培
[专题四]营养与饲料
[专题五]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
[专题六]农副产物的营销
家政与生活技术
(一)家政概述
(二)家庭管理
(叁)家庭理财
(四)家庭保健
服装及其设计
(一)服装与材料
(二)服装与文化
(叁)着装设计
(四)服装设计
汽车驾驶与保养
(一)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二)汽车驾驶有关法规
(叁)汽车驾驶技术
(四)汽车例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