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成人国产电影传媒一区

有效教学在于教师课程能力的构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8日 点击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赋予学科教学许多新的内涵,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在全国各地的普遍实施,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核心要素的课程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加强教师课程能力建设,强调教师从教学能力向课程能力发展,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根据自己对新课程背景之下教师如何建设课程能力,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整合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是建设课程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不断完善自我。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能力观念仍然呈现“知识中心”的理性倾向,固守“课程即教学目标的总和”、“课程能力即知识传授能力”的思维定势。其实,课程能力是对教师单纯作为课程传递者角色的否定,体现为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地位得以充分展现。这是对教师内在经验、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新发现与认定。教师作为拥有自己需要、思想和理想的独立主体,本身应成为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应从“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转变,并进一步发展到“编教科书”。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还应当是教材的评价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有选择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调整教材内容呈现顺序;取舍、增添某些内容,做教材的主人。教师要敢于尝试使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比较其优劣,从中选出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水平的课本,做到因材施教。我所在的高一年级,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尝试。例如,苏教版必修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与人教版必修1“铝单质、铝的重要化合物”在顺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不同,笔者在执教过程中对比两个版本的优缺点,结合学生实际,作了结构上的调整。紧扣从铝土矿提取铝这一线索,补充铝土矿中的杂质成分,引出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等物质的性质,通过对部分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学习使用实验探究方法去认识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情感。

二、具备多元知识结构,提升课程研究能力

多年来,中小学强调学科本位,实行分科教学,教师长期教授一个科目,局限于一门课程,教师的学科视野显得短浅而狭窄。实际上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现代化科学素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职业技能。作为化学教师应使自身的智能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拓展:(1)专业知识。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执教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知识结构,了解化学发展趋势、最新科研成果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化学教师应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还有对一些实验进行研究、设计和改进的能力。(2)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一定的数学、物理、生物等知识,熟悉这些学科与化学教材中相结合的知识点,并能加以延伸、应用。这样能使自己在教学上灵活主动,体现教学的深广度。(3)相关社会性学科。只有了解生活、生产、材料、环境、能源等社会性知识,才能在相关教学内容中进行有机渗透,充分联系实际。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生产的作用。(4)组织管理能力。化学教师不仅要管理课堂教学,还要有组织研究性学习和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例如: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分组时合理互补,以便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升课程评价能力

新课程视阈中的教学评价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既要支持学生差异地发展,又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学评价的全新的内涵。学生的成功有赖于良好的行为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学评价应致力于学生学习良好学习行为的形成。而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不能只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成绩来做量化测定,因此教学评价将更重视其中的过程。斯塔费尔比姆也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应该说,过程取向的教育评价由于关注过程的变化,及时寻找变化的原因,因而更有利于推动被评价者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以及科学素养的养成,不但要经常肯定其成果,还要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自觉寻找矫正不当的学习行为。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课程的激励和改造功能,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评价的原则、要求,阅读有关发展性课程评价的书籍,了解现代评价的特征,对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评定,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的作用。同时也能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中肯的评价和反思,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在于教师课程能力的构建,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和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切实理解和领会并自觉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真正的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能力,创造性的整合课程和开发课程,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