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教育时评:“不要急于创新”值得倾听
日前在焦作举行的一次校长、局长峰会上,一位校长对现场的1000多名同行建议,校长们不要太急于创新。据他介绍,现在有300多种教育被冠名为“××教育”,但其中有多少经过了验证。
这位校长的话听上去有些另类,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相对于形式化的创新、急于求成的创新、克隆式的创新,“不要急于创新”的声音无疑值得倾听。
教育创新要力求实质性的突破,而不能“玩概念”。据笔者了解,很多地方的教育创新看上去热火朝天,却缺少对教改中涌现出来的新观念、新思维、新做法的深入探究,更缺乏必要的教育实践验证,结果新概念层出不穷,动辄冠以“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生本教育”的名号,自己却连概念本身都没有弄清楚,更谈不上实质性的突破。
教育创新要因地制宜。各地各校的师资力量、学生水平情况迥异,适合甲地的教育方法未必适合乙地,适合础校的方法未必适合叠校。譬如,某市正在搞“生本教育”,外市某位局长听说后,很感兴趣,也很激动,学习回来后便要求全市都要搞“生本教育”。假使他到了上海,听了成功教育,就要求推广成功教育;或者去了山东杜郎口,也激动起来,要求全市学习,我们不难想象这种克隆式创新的结局。
教育创新要善于继承。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还有孔子等众多教育家作为我们的坚强后盾,继承和发扬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有人一谈创新,似乎就得改得面目全非。
教育创新不能一时脑热。有的教育改革创新条件并不具备,时机并不成熟,只是凭一时兴起,匆匆上马,到头来收效甚微,于是草草收兵,教育不应该让学生吞下失败的苦果。
教育创新要经得起实践检验。我们应经常反思,那些创新之举有多少能经受起实践的考验?这种考验绝不是中考、高考成绩的好坏,而应该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或者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能否成长成才,他们的感受如何,公众的评价又如何。
笔者以为,这位校长绝不是反对教育创新,而是提倡不要“太急于”。其实,继承和发扬、改革和创新、兼容并蓄要一以贯之到一切教育活动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蔡正青 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