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辉煌60年:教育公平 和谐万家
上学不用交费了——甘肃省临泽县第一小学学生放学回家。 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从2003年中西部农村实行“两免一补”,到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再到2008年城乡全部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免费义务教育”由理念变成了现实。图为2008年8月19日,湖南省邵阳县的小学生高兴地展示免费教育宣传卡。 李爱民 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不断加强教育法制建设,通过扩大增量和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面向大众的全民教育,在教育的城乡差别、男女性别差距和地区差距逐步缩小之际,国家还不断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国务院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999年启动高校扩招以来,中国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历史性地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目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毛入学率达到23%。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进入新世纪后,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取向愈加清晰,从2001年中西部农村实行“两免一补”,到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启动,再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列为改善民生六大任务之首,城乡全部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得“免费义务教育”在中国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得以实现,“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道出了人民群众由衷的喜悦之情。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职业教育阶段,设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入学“绿色通道”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国家又进一步提出“每年资助500亿,受助学生2000万”,受助学生包括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生,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为了使每一个青少年成为未来的有用之才,中国政府抓住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革命,从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让全社会共享信息时代的教育资源,同时重点关注和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老少边穷地区女童、残疾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益。通过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机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春蕾计划”、“教育援藏援疆”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工作,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政府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招生考试制度,实施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考。这些政策和举措既体现了政府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政策取向,也标志着中国教育发展进入一个追求公平的历史新阶段。
为了使每一个青少年成为有用之才,中国政府重点关注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老少边穷地区女童和残疾儿童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图为2008年12月14日,来自河南省的民工子弟喻苏文在上海市普陀区陆家宅小学的课堂上。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一面‘大锅’朝天扬,五洲四海到机箱,数理化生样样有,连着知识大海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不仅给教育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而且也为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维护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手段。图为2008年9月8日,宁夏海原县第叁小学的两名学生在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学习知识。 新华社记者刘海峰摄
2005年,教育部高校招生实行“阳光工程”,体现招生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图为2007年7月1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考生在高校录取现场参观“阳光招录”过程。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好政策圆了我的上学梦!”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各项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得以体现。图为2007年8月16日,山东省东营市的几名贫困大学生在家门口就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郭小雷 宋航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