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成人国产电影传媒一区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育天地>> 道德建设>> 正文内容

浅谈培养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6日 点击数: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实这句话已经说明他当时已经意识到环境因素对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孟母叁迁”更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教育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这些其实都是生态德育的最初萌芽。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从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尽管教育生态学的产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胚芽早就根植于古代的教育之中:我国学者从8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国内其他学者开始主张学校德育要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不过上述生态德育的概念尚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属于狭义上的理解。

所谓生态德育,既不同于以往的人际德育,是指学校以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生态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新旧“叁论”等科学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个体道德素质的影响为逻辑基点,按照系统网络的观点,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资源,通过学校德育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性发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基本道德品质。今天,生态需要已逐渐成为当代人的新需要,生态平衡成为生存、安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内容。

1995年,迦纳在七种智慧的基础上扩展至第八种智慧:“自然观察者智慧”,指出“今天能够轻易接触未开发的蛮荒之地的人为数极少,儿童和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要不是在室内,就是在柏油路上,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虽然电子技术日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但在本质上它还是无法取代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互动与经验”。邱天助博士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人最内心深处做改变”。

为此,养成学生生态智慧及其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就具有了生存实践的价值。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我们应该将生态伦理纳入学校德育和环境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懂得正确选择、调节自己对待自然生态的行为,从而最终通过人的生态德育意识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生存环境,宣传生态形势

分析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会发现有许多并不单纯是科学问题,而是观念、意识问题,可以说更多源于人们生态意识的淡薄甚至缺乏。如人人都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巨大的,但造成这殆害无穷的污染的原因之一正是人们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环境。我们可以搜集一些我们现在生存环境的素材,加以宣讲,来加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的教育。

例一:卖商品时,绝大多数商家和顾客使用廉价的塑料袋作为包装袋,而用过的塑料袋又被随手扔掉,在大街上、在田野里四处飞舞。塑料袋的降解是非常缓慢的,当这些塑料袋被埋入农田时会破坏土壤结构,当这些塑料袋被某些动物如海龟误食时,这些东西在肠道中很难被消化、排泄,因此导致胃肠道胀气,吃不进东西。导致海龟只能漂浮在海面上甚至无法医治而死亡。

例二: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一次性筷子吞噬了许多森林资源,埋下了诸如泥石流、荒漠化等许多灾难的祸根。

我们组织学生收看我国环保方面的影片,上网收集环保方面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目前我们生存环境的恶劣,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将环境教育与生态德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生态德育的主渠道,学生只有扎实地学习和掌握环保知识、生态道德理念,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环境道德因素,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环境保护知识,这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学习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时,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班扔掉的废纸有多少的数据,然后统计图表,分析扔废纸的情况,并说说长期以往对我们的文明校园又多大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又有多大。在学习常见动植物时,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都需要有一定的生存环境,保护好环境,才能使动植物长得更好,使学生们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同时选择一部分环保意识较强的课文,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春》、《紫藤萝瀑布》等,我们重点研究、编写教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进一步激发生态保护的意识,来普及生态保护知识。经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能很自然的懂得要爱护环境,并付之于行动。

作为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有机渗透、有机整合,在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环境道德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将教学的内容与本地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

叁、整合学校、社会资源,将生态德育意识与环境教育并举

首先,把环境教育和生态德育融于校园建设中,学校的环境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具有益智、扬善、求美、激情、辨析美丑等多种功能。在生态教育中,我们不仅强调了环境美,因为环境有良好的育人力量,环境美蕴藏着无形的教育力,我们还要努力创设“文明、整洁、和谐、清新”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对校园生活的向往,产生爱上学、乐读书的心理效应。在各个教室里,我们可以建立科技园地、争章园地、学习园地、荣誉栏等板块,做到班级生态文化建设讲特色。让学生在浓郁的环境保护氛围中感受体验,自觉促进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把环境意识内化为自觉地行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其次,让生态教育从校内扩展到学校周边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门口的“课堂”,让学生到建筑工地、公司、社区参观、访问和考察,登上高楼监督烟尘排放情况;观察能见度,分析大气的质量等,还可以组织开展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如“谈谈街道的卫生”、“哭泣的家乡小河”、“如何让地球变绿”、“水和健康的关系”等等。使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不同的环境,启迪他们思考人类对环境应负的责任,激励他们将环境道德意识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街道设点宣传。

另外,我们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如利用寒、暑假组织环保冬、夏令营活动等,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认识到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增强生态德育意识教育的有效性。

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德育意识,不仅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长远意义。